只有一天快活的“盈盈倩女”----蜉蝣
发布时间: 2012-12-25

 

类别:蝴蝶迷动态 | 化蝶更新时间:2012-12-09 15:05:28 | 化蝶人气值: 5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描述过一种奇特的无血动物,说它从黑海附近地区冒出来,一天之后变死去,他将这种动物取名“ephem eron”,意思是只有一天生命,这种昆虫的中文名字叫做蜉蝣。

 

红蜉蝣

 

灰蜉蝣

 

         蜉蝣,俗名叫一夜老,也叫夜夜老,意思是一夜之间产过卵就死掉了。小至中型昆虫,头小,体软弱;翅2对或1对,膜质,大多前翅大后翅小;腹部末端有长尾须两条,中尾丝或有或无。属古生翅类。最早发现的是石炭纪古蜉蝣化石号称活化石。全世界已知有2100余种。中国已知有100余种。

蜉蝣 - 生活习性

        幼期(稚虫)水生,生活在淡水湖或溪流中。春夏两季,从午后至傍晚,常有成群的雄虫进行婚飞,雌虫独自飞入群中与雄虫配对。产卵于水中。卵微小,椭圆形,具各种颜色,表面有络纹,具粘性,可附着在水底的碎片上。稚虫期数月至1年或1年以上,蜕皮2024次,多者可达40次。成熟稚虫可见12对变黑的翅芽。两侧或背面有成对的气管鳃,是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吃高等水生植物和藻类,秋、冬两季有些种类以水底碎屑为食。

          常在静水中攀援、匍匐、或在底泥中潜掘,或在急流中吸附于石砾下栖息。稚虫充分成长后,或浮升到水面,或爬到水边石块或植物茎上,日落后羽化为亚成虫。亚成虫与成虫相似,已具发达的翅,但体色暗淡,翅不透明,后缘有明显的缘毛,雄性的抱握器弯曲不大。出水后停留在水域附近的植物上。

一般经24小时左右蜕皮为成虫。这种在个体发育中出现成虫体态后继续蜕皮的现象在有翅昆虫中为蜉蝣目所仅有。

        这种变态类型特称为原变态。成虫不食,寿命短,一般只活几小时至数天,所以有朝生暮死的说法。

        

  蜉蝣是中国文人骚客心仪的对象。《诗经·曹风》就歌唱过:「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采采衣服」,把蜉蝣羽翼同妇女衣裙联系起来了,像轻云舒卷,如嫩柳拂水。

      《淮南子》进一步说:蚕食而不饮,二十二日而化;蝉饮而不食,三十日而蜕;蜉蝣不食不饮,三日而死,更作了科学上的比较描述。到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加了神来的一笔:蜉,水虫也,……朝生暮死,一句话抓住了蜉蝣的生态特征。西洋人也早就发现了蜉蝣夭寿,它的昆虫学学名叫做ephemeron,是希腊哲人亚理士多德给起的,意思直截了当就是短促。 

     蜉蝣起源于古生代,现存种类保留着一系列祖征和独征,它们对探讨和研究有翅昆虫的起源和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很早就引起了人类的注意…………

 

 

 


关键字: 蜉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