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的生活习性
发布时间: 2012-12-28

 

生活习性

 蝴蝶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阶段。而幼虫和成虫是它一生中唯一的两个活动时期,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是完全不同并且是多种多样的。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对采集和分类研究都有很大帮助。

幼虫的生活习性  取食  蝶类幼虫咬破卵壳孵化外出以后,有些种类略事休息,就直接啃食寄主植物;有些种类(例如红眼竹弄蝶)则先行取食卵壳,然后再吃植物;更有一些种类还需取食每次蜕皮时蜕下来的旧表皮,例如菜粉蝶和斑缘豆粉蝶等。蝶类幼虫的取食对象,因虫种又各有不同,大多数幼虫嗜食叶片;有些种类,例如花粉蝶、橙斑襟粉蝶等喜食花蕾;还有一些种类蛀食嫩荚或幼果,例如豆荚灰蝶蛀食嫩豆荚,栀子灰蝶蛀食栀子幼果。此外在灰蝶科中,有少数种类的幼虫是肉食性的,例如,蚧灰蝶嗜食咖啡蚧,竹蚜灰蝶专以竹蚜为食,这种肉食性的种类在蝶类中是并不多见的益虫。取食植物叶子的幼虫,如是第一龄的初期,常在叶背啃食叶肉,残留上表皮,形成玻璃窗样的透明斑,以后幼虫食叶穿孔,或自叶缘向内蚕食;随着虫体长大,食量也越来越大。在一株植物上虫口密度大的时候全株都会被啃食一空。

  活动和栖息  蝶类幼虫的活动和栖息的习性,也因虫种而各不相同。从活动时间来看,一般种类都是在早晚日光斜射的时侯出来活动。但有些种类(如菜青虫等)则是在白天活动,也有些种类(如许多弄蝶幼虫)是夜出活动。从活动的规律性来看,许多群栖性种类的初龄幼虫,取食和栖息的活动都是一致的(Ⅰ、Ⅱ龄比较明显);集中在一起取食或栖息,中华虎凤蝶就是一例。更有一些蝶类如荨麻蛱蝶的幼虫经常数十成群地在荨麻枝叶间吐丝作成乱网,犹如蜘蛛那样匿居在内,来防御外敌,而且同时取食和栖息,颇有规律。蝶类幼虫的栖息场所,一般都很隐蔽,在野外不很容易找到个别幼虫。有些蝶类的幼虫常有缀叶为巢而隐居其中的习性,缀叶的方法因虫种又有不同,有缀一叶的,有缀数叶的,各有各的式样或技巧。香蕉弄蝶幼虫可将香蕉叶的边缘褶黏成巢而隐居其内,稻弄蝶则常缀联数叶而巢居其中。有巢居习性或结网群栖习性的幼虫,它们都在栖息处的近旁取食,绝不远出,一有惊动,便立刻退入巢内躲藏,这与一般蝶类的栖息习性完全不同。

  成虫的生活习性  饮水  水是生物有机体在新陈代谢作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成分。蝴蝶也常常停在潮湿的地上吸水,尤其是稍含咸味的水,最能吸引它们。每当烈日临空的炎夏正午,在洼陷的山路上,溪边,就有各式各样的蝴蝶成群聚集在那里吸水。

取食  蝴蝶的寿命,长短不一。长的可达11个月,短约的只有23星期。在这段时期内,雄蝶忙着寻觅雌蝶交尾,雌蝶找寻寄主产卵,活动频繁,因此必须向大自然界充分摄取养料。才能顺利完成它们传种接代的神圣使命。蝶类不是专门探花吸蜜的昆虫。由于种类不同,它们的摄食对象也大不相同,并且绝大部分是专食性的。例如,有的种类不仅吸食花蜜,也嗜吸某些特定植物的花蜜;有些蝴蝶则不吸花蜜而嗜食其他烂果或蛀树渗出的汁液,甚至人畜鸟兽的粪便,这说明蝶类食性是十分广泛的。

  活动  蝴蝶是一种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高低,随周围环境温度而变化。因此蝴蝶的生命活动,直接受外界温度的支配,温度低了,就停止活动。每当早春或深秋清晨,在田野里,常可见到一些蝴蝶张开了翅膀,面向太阳取暖,等到体温上升到各自需要的活动始点时,才开始活动。这种现象若到30004000的高山上去观察,可以看得格外清楚。当太阳从云层里穿出而光热照射到大地上时,就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蝴蝶活跃地四处翩飞。假如太阳忽被云层遮蔽起来,它们就立刻停止活动,瞬间,完全看不到一个蝴蝶的影踪。当太阳重新照射时,它们又活跃如前,这样有规律地一次又一次地重演着,非常有趣。知道了蝶类是一种变温动物,就不难解释上述现象了。各种蝴蝶生命活动的特性是不尽相同的,而且同一种类的雌雄个体之间,习性也可能不同,雌蝶通常徘徊在寄主植物生长地的附近,活动范围比较狭窄,这种习性在高山地带显示得最为突出,这是因为植物的分布与海拔高度密切相关。至于雄蝶则四处翩飞,觅寻配偶,即使在山地,它们的活动范围、也要广阔得多。山峰之颤,是多种蝴蝶的聚汇场所,山隘孔道是多种蝴蝶飞行的必经之路;深沟峡谷的隘道,也是蝴蝶出没最多的地方。也有许多蝴蝶的活动范围是非常狭小的,它们好像不愿离开家门一步,局限在一个小天地内生活。不到它们的家园人们就不易看到它们的影踪,如疏毛薮环蝶。